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7:22    次浏览
澎湃新闻微博山东24小时客户端10月15日消息,山东省济南市鲍山殷陈小学,因旧村改造老校迁出,原本规划建新学校的地块,后来成了商业用地,近3年来,600多名小学生一直“蜗居”济钢新村体育馆,在临时租借的体育馆看台下的房间里上课,但教室由于窗户狭小,且不朝阳,孩子们仍需开着电灯上课。小学旧校改造迁出,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,是政府对教育重视的体现,理应得到赞许,但是,后面发生的事情就值得深思了,原本规划新建学校的地块后来成了商业用地。这个事情后面有猫腻,这是肯定的,有谁会表示怀疑吗?规划是科学的严谨的,从事规划的都是专业人员,他们从勘探,规划。设计都是有严格的专业程序的,现在教育用地改成了商业用地,谁拍的板,用地的是谁?付出了多少土地费,这些出让金去了哪里。可以捋一捋吗?现在流行程序正义的说法,这块学校用地变成商业用地审批报告在哪里,谁签的同意,都是可查的,我们希望山东能够尽快给出一个真相。说句不好听的话,山东最近问题很多啊,看了微博网友的评论,提及山东很多负面信息,我一直觉得山东人挺厚道的,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。但是,有一个网友的意见却觉得有必要议议,“ 为了方便学生,济钢特地在济钢新村小区后面开了个门,上学非常方便(如果在老区住,济钢的孩子到鲍山小学的距离甚至比到体育场(殷陈小学)的距离还远点)。体育馆的条件比以前的老的小学条件要好,400米的操场加上标准的体育馆。而且周围住的都是四公地的老济钢人,人都非常好。贵社能不能不带节奏?”这个对澎湃新闻有意见了,怪人家不该曝光吗?如果这就是当地群众的心态的话,山东教育堪忧不是危言耸听,这不有网友留言,“山东,戒网瘾的学校,电击的学校,体罚的学校,军训教官向女生表白的学校,为学生吃猪食的学校,在体育馆上学的学校”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普遍现象,但是这么多负面现象出现一地,是真的该反思了。我们看着那挂在墙上的国旗,心情真的沉重,在这样狭窄的教室里读书学习,还记着祖国,真所谓地方虐我千百遍,我待祖国如初恋。也可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了。三年不是三天,想来这个学校的领导老师还是为学校奔波忙碌过,现在学生们还蜗居在这里租借场地上课,说明他们的努力没有任何效果,说句不好听的话,人家理都难得理睬,这真的是对教师的蔑视,对教育的蔑视。这还是孔圣故里吗?尊师重教体现在哪里?如此对待教育,如何让国人托付建设国家的重任?现在国家大力推进法治建设,要塑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文明,山东的纪检监察部门是不是应该去了解一下客观情况,对这个事情做一个处理,还公众一个说明呢?既然那宽阔的体育场用处不大,何不就在体育场中修一栋漂亮的教学楼?当然,我这是调侃之语,请勿当真。600名学生,1000天的等待不能再继续了,请还孩子们一片学习的净土吧!山东醒来!